|
定义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简称“HCI”)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备份软件、快照技术、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等元素,而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超融合(甚至超超融合)在本地很容易实现:将计算、网络和存储都集成在一个设备内,并且通过它由供应商预先配置好且差不多到手就可以使用。HCI是实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的终极技术途径。HCI类似Google、Facebook后台的大规模基础架构模式,可以为数据中心带来最优的效率、灵活性、规模、成本和数据保护。 超融合架构(Hyperconvergence Infrastructure, HCI)将虚拟化计算和存储整合到同一个系统平台。简单的说就是物理服务器上运行虚拟化软件(Hpyervisor),通过在虚拟化软件上运行分布式存储服务供虚拟机使用。分布式存储可以运行在虚拟化软件上的虚拟机里也可以是与虚拟化软件整合的模块。广义上,除了虚拟化计算和存储,超融合架构还可以整合网络以及其它更多的平台和服务。当前业界普遍的共识是:软件定义的分布式存储层和虚拟化计算是超融合架构的最小集。 软件定义分布式存储 是超融合的核心。分布式存储解决了集中式共享存储应用在虚拟化场景里的问题:
超融合平台特征 在通用的 x86 架构下,借助 SSD、10 GbE 网络等高速硬件,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存储池化、快照、克隆、分层、精简配置等企业级的数据功能。 Share-nothing的架构设计,通过增加节点的方式弹性水平扩展,整个集群无扩展瓶颈。 虚拟化计算和存储在同一个平台进行管理,管理员在同一套平台下进行性能、容量的监控,问题排查等运维工作。 交付简单,通常软硬一体机能做到“插电即用”。软件交付方式也能在内较短的时间(通常 1 小时内)完成集群安装和部署 超融合厂商典型代表有Nutanix、VMware、SmartX、Maxta等,如上文所述,超融合的核心在存储,这些厂商都针对虚拟化场景实现了分布式存储,如:Nutanix 的 NDFS,Vmware 的 vSAN、SmartX 的 ZBS、Maxta 的 MxSP 。 超融合存储厂商抓住的是用户数据中心虚拟化规模增大后的存储痛点问题(如性能、容量、运维、易用性问题),为虚拟化数据中心构建更快、更易扩展、更易用的存储解决方案,降低数据中心的整体拥有成本。 超融合基础架构“超融合存储”厂商,作为“超融合”架构概念的来源,Nutanix、SmartX、Simplivity等超融合存储厂商通过其稳定、高性能、丰富的企业级数据保护特性的存储构建了核心竞争力,是目前“超融合”生态圈的核心玩家之一。 “VMware”,作为虚拟化领域的霸主,VMware为保卫VMware生态系统推出vSAN和EVO:RAIL,借助vSphere的市场份额,推广其超融合存储解决方案,是目前“超融合”生态圈的第二个大玩家 “Openstack等开源阵营”,OpenStack厂商乘风借势,借助开源项目Ceph也推出了自己的超融合解决方案,与超融合存储厂商和VMware一起,初步形成了超融合存储市场的三类玩家。 优势 |